現今身體自主意識崛起,越來越多人認為要做自己身體的主人,拒絕「就是要瘦」的社會主流審美觀,並反對對「肥胖」的歧視。但從醫學的角度來看,肥胖確實會對身體健康帶來莫大影響,我們不鼓勵大家一昧的追求骨感「瘦」,但是以「健康身材」為目標對我們是百利而無一害。
肥胖不是富貴命,而是一種慢性病
世界衛生組織指出「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」。因為比起健康體重者,肥胖者發生糖尿病、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,而發生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、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倍風險。因肥胖而導致的疾病相當的多,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症、心臟病、腦中風、睡眠呼吸中止症、不孕、痛風、退化性關節炎、脂肪肝、膽結石、癌症等等都和肥胖有極密切的關聯。可見肥胖不是一種富貴命,而是會危及健康的慢性疾病。以科學的觀點來說,當食物所提供的熱量超過身體所需時,過多的熱量會轉換成脂肪儲存,日積月累之後,造成脂肪屯積,體重增加,形成肥胖。而除了飲食不當以外,先天性遺傳、生理心理因素、生活及社會環境等等都是相關的因素。
擺脫肥胖,從生活做起
肥胖除了除遺傳外,主要受到致胖環境及生活型態因素的影響。據研究證實,當肥胖者減少5%以上體重(如成人100公斤,減少5公斤),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,高血壓、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獲得改善。而想要擺脫肥胖,必須從生活做起,藉由生活型態調整及行為改變,將飲食控制及身體活動落實於生活中,把握以下三大原則,以達減重目的:
◤健康吃
飲食把握「三多三少」:多喝白開水、多吃蔬果、多全穀雜糧;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。選擇低熱量的健康飲食,從中控制熱量攝取,避免吃下過多熱量導致剩餘熱量囤積成脂肪。但要注意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自身基礎代謝率太多。
◤多運動
每周至少運動三次,每次維持三十分鐘,且運動後心跳速率達到每分鐘一百三十次以上,持續三個月以上,則可提高人體的免疫力,有效預防疾病,也可達到減肥的功效。另外注意運動量適宜即可,不宜過量或太少。
◤量體重
每天或每週量一次體重,並且記錄下來,可以隨時提醒自己維持健康體重。
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提醒若是有輕度到中度肥胖困擾者,可尋找專業醫療團隊一起討論,找出最適合個人的減重方式。以正確方法減重,不僅可以改善慢性疾病、增進健康狀況,也會因減重有成而為自我帶來成就感及自信,幫助提升健康生活品質。若是重度肥胖者,必要的時候可以遵從合格醫師專業建議制定減重計劃,或輔以適當醫學與藥物輔助治療,達到健康體態的目標。
想要有健康的身體,杜絕肥胖絕對是重要因素之一,預防勝於治療,只要控制體重就可減低罹患慢性疾病的機會,而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更是長遠控制體重和促進健康的不二法門。